強迫症治療 

什麼是強迫症?

依據美國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(第五版)》(DSM-5-TR)強迫症(OCD)是一種精神障礙,個案通常會經歷持續的強迫意念(Obsessions)和/或強迫行為(Compulsions),個案自己通常認為這些意念和行為是不合理或過度的,但卻無法控制。

強迫症的診斷通常依據以下準則

  • 強迫意念:反覆出現的、不受控制的想法、衝動或影像,這些思維通常令患者感到焦慮或不安。常見的強迫性思維包括對污染的過度擔憂、對傷害他人的恐懼或對秩序和對稱的過度要求。
  • 強迫行為:個案為了減少強迫性思維引起的焦慮,重複進行某些行為或心理活動,如反覆洗手、檢查門鎖、數數字等。這些行為通常耗費大量時間並干擾日常生活。
  • 生活與功能受損:強迫意念和行為耗費個案大量時間(例如:每天超過一小時),並顯著影響其日常生活、工作或社交活動。

強迫症的發生原因

大腦結構異常

強迫症個案的大腦結構,特別是基底核、眼眶前額葉皮質和前扣帶迴,可能出現異常。這些區域負責行為控制、情感調節和行為抑制,異常可能導致個案無法控制強迫意念和行為,不斷地出現。

腦區之間的功能失調

強迫症個案的大腦不同區域之間的連接功能可能失調,特別是皮質-基底核-丘腦-皮質迴路的功能失調,這可能導致個案難以停止強迫意念及行為。

腦中神經傳遞物質不平衡

強迫症與多種神經傳遞物質有關,其中最主要的是血清素、多巴胺和麩氨酸(Glutamate)。血清素的異常被認為是強迫症的重要因素,因此臨床上也常使用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(SSRI),協助個案調節減輕症狀。

遺傳與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

遺傳研究表明,強迫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,當雙親有強迫症困擾時,則有三分之一的機會遺傳到孩子身上。另外,環境中的壓力、童年創傷等因素則可能觸發具有遺傳易感性的人群發展出強迫症。

強迫症的治療方式


強迫症的治療目標是減少症狀的嚴重程度,並幫助個案恢復正常的生活功能。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認知行為治療、藥物治療、重複經顱磁刺激(rTMS)和正念治療。

藥物治療

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(SSRIs)是治療強迫症的主要藥物。這些藥物通過增加大腦中的血清素水平,幫助減少強迫意念和行為。此外,針對某些個案,可能還會使用其他抗焦慮藥物或抗精神病藥物作為輔助治療。

重複經顱磁刺激 (rTMS)

rTMS 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腦部刺激技術,利用磁場作用於大腦特定區域,調節其神經活動。對於那些對藥物和認知行為治療反應不佳的強迫症個案,rTMS 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,尤其對前額葉皮質進行刺激可以有效減輕強迫症狀。

認知行為治療 (CBT)

其中的暴露與反應預防(ERP)技術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強迫症治療方法之一。ERP讓個案逐步暴露於引發強迫意念的情境中,並學習如何不進行強迫行為來減輕焦慮,從而減少強迫意念和行為的頻率與強度。

正念治療

正念治療教導個案在當下保持非批判性的覺察,接受強迫意念的存在而不過度反應。這有助於減少因強迫意念引起的焦慮,並幫助個案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。正念治療也可以與認知行為治療結合使用,以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。

振芝強迫症專長醫療團隊

邱韻芝 醫師

簡婉曦 醫師

曾揚元 心理師

周呈叡 醫師

陳冠儒 心理師

洪敬倫 醫師

謝孟霖 心理師

預約強迫症門診

強迫症相關衛教專區

王先生每次上完廁所後,都要洗手不下十次。他總擔心自己的手還沒洗乾淨,可能會把什麼神秘的病毒帶給他的貓。隨著近期工作的壓力變大,王先生洗手的次數、程序都越來越多,越來越複雜,對生活的困擾越來越大,求診之後,在藥物的幫助之下,同步轉介給心理師,進行正念訓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