厭食症是什麼?心理師帶您了解厭食症症狀、成因與治療方式
厭食症症狀常發生在對自己有極高要求的人身上,不論是追求課業、事業上的突出表現,或是對自我體態的控管,若是給自己過多的壓力,都可能使身心出現難以平衡的狀況。
在本文中,我們將和你說明厭食症前兆及可能出現的狀況有什麼,並分享自我檢測厭食症及目前治療厭食症的方法,幫助你對厭食症有更多的認識。不論是什麼樣的身心狀況,只要能在厭食症初期或其他症狀甫出現時盡快尋求協助,相信都能逐漸獲得改善,重回自在舒適的日常。
厭食症是什麼? 厭食症的成因、好發族群
厭食症(anorexia nervosa)又稱為「神經性厭食症」,患者會在認知上極度害怕變胖,或過度追求瘦身,並且衍生一些異常行為,例如過度迴避進食、過度運動、使用瀉劑或催吐等,造成體重顯著過低。厭食症在行為層面又分為2個次分類:
限制型(restricting type):嚴格限制自己的熱量攝取,以過度運動來消耗熱量
暴食/清除型(binge-eating/purging type):反覆暴食(短時間進食大量食物)之後再設法將食物排出體外(催吐、瀉劑、浣腸)等。
至於為什麼會有厭食症呢?常見造成厭食症的成因包含以下4種:
1.遺傳因素:
目前尚未找到明確的致病基因,但研究發現,厭食症患者的一等親當中,有較高的機率出現情感性身心疾病的狀況。
2.心理因素:
心理上的完美主義(perfectionism)與負向自我評價(negative self-evaluation),都是非常顯著的危險因子。完美主義代表著過度嚴苛到幾近病態的程度,具有完美主義的人,時常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,即便身旁的人告訴自己已經夠好了,但當事人就是不滿意,也把身旁人說的話當成場面話。
具有完美主義的人,對於自己的評價通常也是負面的,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。漸漸地,有的人會發展出憂鬱、焦慮的症狀,而當事人在發展出厭食症之前往往透過節食、用力控制體重的方式,來減緩這些焦慮、憂鬱,久而久之,這樣的行為就成了當事人用以面對心理衝擊的習慣方式,漸漸地,身體難以形成正常飲食習慣,掉入厭食症的陷阱。
3.家庭因素:
根據家族治療大師米紐慶(Minuchin)在「厭食家族」一書當中所整理的,厭食症患者的家族互動當中,往往具有情感糾結不清、互動模式僵化、對子女過度保護,以及缺乏解決衝突能力等4個要素。
父母在面對青少年患者出現厭食症狀時,往往因過度顧及患者感受、害怕衝突,而不太敢堅定地給予患者飲食上的確切要求。長此以往,可能會讓孩子陷入更加病態的飲食行為。
4.社會環境因素:
媒體、同儕過度渲染「瘦即是美」的價值觀,可能也會造成患者極端注意自己的身材,或者為了符合想像他人的眼光,而拚命控制、降低自己的體重。
厭食症症狀有哪些?4類厭食症可能出現的厭食症前兆及狀況整理
厭食症除了伴隨營養不良、體重過低,也可能出現以下症狀:
心理症狀:強烈害怕體重增加、對於身材的知覺扭曲(旁人都覺得個案太瘦,但個案仍覺得自己太胖)、極度迷戀控制體重、焦慮和憂鬱。
行為症狀:在飲食方面異常堅持(不吃、吃很少、極度挑剔飲食內容)、為降低體重而劇烈運動、催吐、使用瀉劑或利尿劑。
生理症狀:食慾不振、體重快速下降、顯著低於正常體重(BMI小於18.5)、疲勞、注意力不足、吞嚥困難、便祕、掉頭髮、女性月經減少或停經,極端者甚至會突然心臟停止。
併發症狀:因催吐而導致牙齒琺瑯質受損、口腔出血、胃食道逆流、體重過低的心血管疾病(心臟肌肉萎縮)、電解質不平衡、骨密度流失等。
我有厭食症嗎?厭食症的自我檢測方式
運用SCOFF問卷,能協助您檢視厭食症的前兆:
|
是 |
否 |
|
是 |
否 |
|
是 |
否 |
|
是 |
否 |
|
是 |
否 |
本問卷僅供自我檢測,臨床上的診斷仍需交由醫師來判定。若上列5題中有2個以上回答「是」,您可能為高風險的厭食症族群,建議尋找專業醫師、營養師或心理師協助。
厭食症怎麼辦?了解厭食症治療方式,盡早於厭食症初期尋求協助
目前常見治療厭食症的方式有以下5種:
完整評估:厭食症患者有極高機率涉及嚴重的各項生理合併症狀,甚至會有生命的危險,因此需要搭配相關地生理指標評估。根據Zipfel(2015)的建議,BMI低於14,體重下降過快,心跳每分鐘低於50、血壓低於80/50 mm Hg、體溫低於35.5°C,都需要考慮住院治療。其他檢查包含低血鉀(< 3.0 mmol/L)、白血球過低、心律不整、血磷過低(< 0.5 mmol/L),也都是非常重要的警訊,不可不注意!
住院治療:若各項生理指標過低,則需優先考慮住院治療,由院內的治療師陪同患者一起吃飯,在輕鬆、關懷的情境下,吃完營養師設計的餐點。住院治療的最理想標準,是讓個案回復到標準的體重(BMI 18.5),如果個案在未達到前述標準就出院,仍然會需要面對許多的進食困難。
rTMS:厭食症患者常見的共病有憂鬱、焦慮,運用rTMS可以活化功能不佳的腦區,刺激左側前額葉,協助改善情緒症狀。
心理治療:個案在生理指標穩定之後,仍然有許多的身心議題需要有經驗的治療師協助,如內在過度僵化的完美主義、難以與他人建立信任且親密的關係、與父母的緊張和糾結、對自我身心感受(飽足/飢餓感)的疏離等,如果沒有適當的陪伴和協助,很有可能讓厭食症狀再度復發。
家庭會談:青少年厭食症族群需要家長共同支持,除了協助患者管理、追蹤飲食之外,也慢慢引導患者自主學習正常、健康的飲食,並且探討與家人的相處、未來規劃等議題。而在患者體重恢復正常之後,建議仍須持續進行個別心理治療,預防厭食症,以及其他情緒問題的復發(自傷、憂鬱、焦慮等)。
振芝心身醫學診所|與您一起找回安適生活的所在
振芝心身醫學診所是一個包含醫學診所、心理諮商所、大腦保健中心的精神健康體系,透過專業的檢測搭配合適的治療方案,給每個來到振芝心身醫學診所的朋友不僅能解決當前的狀況,也能找到讓自己的身心保持輕鬆、自在的方式,一步步迎向自信、舒坦的新生活。
延伸閱讀:
參考文獻:
Minuchin, S., Rosman, B. L., & Baker, L. (1978). Psychosomatic families: Anorexia nervosa in context.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