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TMS治療個案研究]青春期同儕霸凌風暴下的憂鬱
振芝心身醫學診所數位內容編輯部 專訪洪敬倫醫師
當孩子走入青少年期,除了面對台灣的升學壓力之外,更進入對同儕互動最在意的時期,青春期對於外界互動、言語、他人眼光,都在意無比。良好的友伴接觸、互動對於社交發展以及適應外在環境是相當有助益的。然而,惡性的互動,卻會讓人際關係成為孩子的壓力源。
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調查數據,在台灣,年滿15歲以上民眾約有15.3%表示自己曾經「持續」被霸凌(估約312.5萬人);曾被霸凌民眾中,有54.3%發生在10歲至14歲,地點以學校最多,霸凌型態以言語霸凌最常見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青少年時期更是憂鬱症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好發時期,更可能因著外在環境與心理脆弱性,讓自我傷害的風險升高。當孩子出現異狀時,可以與校方、輔導老師、醫師、心理師合作,一起陪伴孩子們走過這場成長風暴,或許我們不可能100%保護孩子,不讓他們受傷,但我們可以陪伴孩子學會自我整理、自我療癒,與他們一同成長茁壯。(您可能會想看:親子關係大體檢)
走進青春期的風暴中心,與TMS治療相遇
Jeff是位15歲的國中男孩,曾經備受同儕的霸凌,來到診所時,他向醫生表示自己的情緒一直都很低落,到連想做些什麼的慾望都沒有。很久沒有辦法去學校上課的他,甚至會用自殘減緩心情上的不適。面對從小帶著自己長大的外公外婆,總是覺得沒有面子去探望他們,很擔心會讓他們擔心與難過。
在一旁的媽媽對Jeff的狀況感到無比心疼,便在9月中旬時帶著Jeff就診,在就診之前,媽媽自行查了許多關於TMS的療程,Jeff的精神科醫師也向媽媽介紹過這種治療。初診當天評估完成後,便很快決定了第一次療程的日期。(您可能會想看:我該不該試試重複性跨顱磁刺激治療(rTMS)?)
重度憂鬱經過TMS治療的變化
第一次治療結束之後,媽媽表示Jeff的情緒開始逐漸平穩,起伏不若以往震盪,能去探望外公外婆,並聊上好幾個小時,除此之外也主動教導妹妹課業。這些微小又確切的改變讓媽媽感到驚訝又欣慰,因為自從Jeff得了憂鬱症之後,很多時候,他都只能顧著自己,無暇勘照他人,現在,才第一次TMS治療就有這些變化,實在讓媽媽安心不少。
截至目前,Jeff共完成了十次療程,目前情緒已經平穩,可以專心地念書,也能思考自己即將面臨學測的方向。但此時的Jeff卻表示怕自己好的太快,過往遭霸凌受過的傷痛會被大家遺忘,假如不繼續憂鬱,傷害過他的人就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。
由於這層心理因素可能影響Jeff康復的意願,醫師於是安排了心理諮商。心理師發現:Jeff的憂鬱症能喚起大家對他的重視與愧疚,症狀其實有特殊的意義與功能。目前心理師正持續與Jeff諮商中,工作的重點在於引導他用言語而非症狀與同學溝通。透過這則案例可以發現,心理諮商有助於化解憂鬱症康復過程中的心理障礙,與TMS帶來的腦部改變相輔相成。
資料來源:振芝心身醫學診所 洪敬倫醫師
訪談編輯:振芝心身醫學診所數位內容編輯部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