憂鬱症復發了怎麼辦?心理師告訴您正念認知治療如何預防憂鬱復發

2022-09-27

撰文者:振芝診所 諮商心理師 陳冠儒

「醫生啊!我的憂鬱症才剛治療好,現在又掉下去了,這樣是要怎麼辦?」

    來談的小珍掩面哭泣著,當中有著失望與憤怒的感受。畢竟憂鬱症才剛痊癒三個月,自行停藥後,從娘家搬回婆家住了幾週。本以為一切非常順利,沒想到開始聽到夫家親戚的閒言閒語,以及婆婆的冷漠,讓本來就非常在意他人評價的自己,心情很快又被烏雲壟罩,不斷環繞在「我是不是個很失敗的媳婦、妻子?」、「為什麼這樣的爛心情又發生在我身上」等念頭,越想越痛苦與難過...

憂鬱症是一種慢性、會復發的疾病

    許多人常常認為憂鬱症康復之後,便可以一勞永逸。但事實上,憂鬱症是一種慢性疾病,會有急性期、持續期,以及維持期與復發期。根據長期追蹤研究顯示,大約50%的患者在憂鬱症緩解後6個月內會再次發作,而過去曾有兩次或更多次憂鬱症發作的病人,一生中會有70-80%的機率再度復發。此外,也有研究顯示,在第一次憂鬱症康復後復發者,有20%的機會成為慢性化、長期的憂鬱。因此,憂鬱症是一個需要急性治療與長期保養的疾病。

憂鬱症具有不同的階段,也有復發和再發的可能性(資料來源:台灣憂鬱症防治學會

為什麼憂鬱症會復發?

憂鬱症的復發,除了過早停藥、人際壓力情境、睡眠與營養不足以外,以下的因素,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:

1.過於絕對的思考:

「除非我認識的人都欣賞我,否則我無法感到快樂」、「如果我不能凡事都做得很好,人們就不會尊重我」、「如果我犯錯了,人們就可能對我有不好的評價」

「我應該讓別人都高興」、「我一定要相貌好看、聰明、富有、有創造性,否則就很難感到快樂」

以上這些想法,是否也常常是您在憂鬱狀態下,較容易出現的想法呢?

    根據認知治療理論,在憂鬱症的狀態下,會形成一組對自我、世界以及未來的負向態度。在此,認知治療之父Beck與學者Weissman編製了「功能失調態度量表」,量測一系列人們過度追求完美、注重成就、過分重視別人的贊同等態度,當量表分數越高,表示對世界的態度更為片面,或是功能失調,容易產生挫折、情感障礙。

    研究指出,憂鬱症康復後的患者,在心情好的時候,量表的分數與未曾憂鬱症的受試者,並沒有顯著的差別,然而,在負面心情之下,有憂鬱症病史的人,量表的分數卻非常高。換句話說,曾經罹患過憂鬱症的人,在負面心情之下,傾向認同這些功能失調的想法,也大大增加了憂鬱症復發的風險因此,若發現自己有許多這樣的內在假設,可以與您的醫師、心理師多加討論。

2.反覆思量、不斷自責的心

「我做了什麼,會有這樣的下場呢?」」

「為什麼別人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,而我就是會發生呢?」

「為什麼我就是沒辦法把事情處理得更好呢?」

「我需要分析自己的性格,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麼憂鬱」

    遇到壓力事件,產生負面心情的時候,有些人可能會針對自己的狀態有許多的分析、檢討。那麼,當你分析的時候,比較習慣自我反省,還是傾向陷入自責的狀態呢?

    為了探討憂鬱情緒的維持問題,學者Nolen-Hoeksema 提出了反芻(rumination)的觀念,主張個人對於負向情緒採取不斷反芻的方式,將影響憂鬱情緒的維持。日常生活中,面對生活的種種考驗,我們的內心會習慣比對「當前狀態」與「目標狀態」之間的差距,並且致力於在環境之中找方法,來縮短這樣的差距。這樣的狀態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,小到出門去7-11買瓶飲料,大到完成一項老闆交辦的專案。

    然而,當我們希望解決的問題,是「避免再次陷入憂鬱」時,這樣的模式,可能產生如下的現象:我們開始反覆思考,注意力不斷徘徊在目前的壞心情、過往的負面事件,以及若沒有改善,將會創造出來的種種問題...等元素當中。當我們不斷發現到這些狀態不符合自己的預期時,很快又創造出更深一層的負面情緒(我的心情又變爛了,我果然是個廢物,連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沒有...)。這樣的心理狀態就好像無頭蒼蠅一般,越來越慌亂,也越來越憂鬱。

    在此,我們需要澄清,並不是尋求目標導向解決的方式必然會造成問題,而是需要辨識出,當我們在為了達到目標的過程裡(尤其是處理心情問題),是否不斷只關注某些負向的訊息、不斷意識到自己的現況不符合期望,因此覺得自己沒有辦法達到快樂,而感覺越來越糟糕如果意識到不斷反覆思考,讓心情越來越差,那麼暫停下來,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的選擇。

日常生活中的你,是否也習慣不斷反芻、不斷自責呢?


正念認知治療(MBCT)如何預防憂鬱復發?

    正念認知治療(mindfulness-based cognitive therapy, MBCT)是近十年來最具實證基礎的憂鬱症復發預防方法,採課程方式進行,每堂課2.5小時,每週一次共八週,另包含一日正念體驗。老師會教導成員各種正念練習,包括靜坐與伸展等,也鼓勵學員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正念,包括正念進食,正念行走等。學員回家後必須規律練習。而這當中,有幾種元素,可以幫助您預防憂鬱症復發:

1.對慣性思考的觀察

    我們的內心,大部分是被動的,任由自己被許多的想法、回憶、計劃給籠罩,不斷隨波逐流。尤其對曾罹患過憂鬱症的患者來說,當我們不對內心的負向念頭加以注意的時候,這些負向的思考片段容易集結起來,悄悄形成了更巨大的悲傷感受,和更嚴重的憂鬱。當我們發覺的時候,這些心念往往變得過於強大,難以面對。因此,留意當下的心念跑到什麼地方,也是正念訓練、預防憂鬱復發的一個重要環節。

2.練習覺察自己的身體與呼吸

     當憂鬱的漩渦來襲時,您是否曾留意過此刻的身體感覺呢?有沒有什麼身體部位會不自覺地緊繃?呼吸又是什麼樣的呢?此時的身體,又會變成什麼樣的姿勢呢?

    當強大的感受出現時,不只是展現在心理上,也會展現在身體之中。有些時候,四肢僵硬、呼吸緊促、頭暈目眩,可能也是強烈情緒的一種展現,只是我們沒有發現到。其次,當我們觀察情緒在身體當中是如何顯現的時候,也有機會讓注意力從腦袋當中轉移出來,移向對身體的觀察。從而慢慢體認到「這個身體是如何感受到這個情緒的?」

    在此,我們也藉由呼吸與身體覺察練習當中,包容自己不的不斷分心,並知道這就是這個心的實際狀態,從而培育一種溫和、專注的注意力,讓心安頓下來,擺脫負面思考的漩渦。

3.行為活化

    您是否觀察過,在日常生活中,哪些活動會為你帶來滋養、減緩憂鬱,又有哪些活動會讓你的心情消沉,能量耗竭呢?

    一般狀況下,我們會等到想要做一件事情,然後才開始去做。當我們沒有憂鬱的時候,倦怠感提醒著我們應當休息,同時也在休息之後,有一種充電的感覺;然而在憂鬱狀態下,休息實際上會增加倦怠感,讓自己越躺越難受,也想要退縮、逃避。

    此時,若想要轉化這種心境,可以試著先增加一些小活動(整理書桌的一小部分、出門買個飲料、進行正念觀呼吸、身體掃描...等),並將這些行動當成一個實驗,不要預先判斷行動後會有什麼感受,帶著開放的心情嘗試看看。不需要期待這個新做法會讓問題通通都不見,而是透過這些活動,幫助自己建議一些些控制感,慢慢承接自己的心情。

    每次憂鬱症的復發,都會對大腦造成一次傷害,也會讓患者越來越容易復發、對治療的反應越來越差。因此,預防憂鬱復發,需要持之以恆地進行身心保健,培養心理的彈性與韌性,並加強人際和社會的連結、留心憂鬱症復發的早期徵兆。祝福您,透過本篇文章,重新開啟一個與自己身心的自在關係!

您可了解:振芝正念專區

延伸閱讀:

【2021憂鬱症書籍推薦】心理諮商師給正在低潮的你,3本推薦好書

心情不好怎麼辦?心理諮商師教你用正念來覺察情緒,擺脫壞心情!

參考文獻:

Nolen-Hoeksema, S., Morrow, J., & Fredrickson, B. L. (1993). Response styles and the duration of episodes of depressed mood.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, 102(1), 20.

Segal, Z., Williams, M., & Teasdale, J. (2018). Mindfulness-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depression. Guilford Publications.

Weissman, A. N., & Beck, A. T. (1978).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Dysfunctional Attitude Scale: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