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迫症是什麼?如何治療強迫症?專業精神科醫師為您解說
撰文者:周呈叡 醫師
周呈叡醫師於2024台灣精神醫學會年會上分享TMS治療強迫症之經驗
強迫症案例
黃先生,三十二歲男性,從國小起就有強迫症狀,會反覆洗手清潔,擔心環境骯髒,但還不至於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。黃先生讀大學時強迫症狀開始惡化,洗手清潔的時間越來越長,甚至一次會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去洗手,導致雙手紅腫脫皮,也花大量時間在洗澡,即使洗了兩個小時仍覺得不乾淨。在家人建議下,黃先生到身心科門診就診,診斷強迫症後開始服藥控制,症狀時好時壞,服藥之後有出現腸胃道不適的副作用。黃先生曾嘗試過暴露不反應的心理治療,但症狀嚴重難以配合練習,只談了兩次就放棄了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黃先生的強迫症症狀顯著惡化,一天會花費六個小時以上在清潔,如果沒清洗乾淨就無法做其他事情,甚至連自己的床都怕弄髒而不敢上去躺,在門診換了幾種藥都看不到效果,因此在醫師建議下,黃先生開始嘗試rTMS治療。
黃先生在接受TMS治療三週後,開始感覺到污染強迫思出現的頻率有所下降,洗手的次數也逐漸減少。在完成八週的TMS治療後,黃先生的強迫症狀減少了約50%。他能夠更好地控制強迫行為出現,雖然仍會出現一些強迫想法,但對其的困擾顯著降低。TMS治療結束後,黃先生除了持續服藥之外,也開始重新接受每一到兩週一次的心理治療,練習暴露不反應,因強迫症狀較以往輕微,黃先生比較能夠完成每週的練習,不像過往經驗那樣充滿挫折。經過後續半年的藥物及心理治療,黃先生的強迫症狀持續進步,重拾工作及社交生活的信心。黃先生對TMS治療的反應良好,也對於其非侵入性及副作用少的特點感到十分滿意。
強迫症是什麼?如何治療強迫症?
強迫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,患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經歷反覆出現的強迫性思考和行為,難以自我控制,甚至引發極大的焦慮與壓力。治療目標主要在於幫助患者減少強迫症狀,提升生活品質。目前,強迫症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。心理治療以認知行為治療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, CBT)及暴露反應預防(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, ERP)為主,藥物則是以血清素回收抑制劑(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, SSRI)為主,這些方法能夠有效幫助患者處理及改變強迫思維和行為。然而,仍有部分患者對此標準治療反應不佳,而需要採取其他治療策略。
強迫症的核心病變位置主要發生在大腦的皮質-紋狀體-視丘-皮質(Cortico-Striato-Thalamo-Cortical, CSTC)神經迴路,此迴路的活性異常是強迫症的生理基礎。穿顱磁刺激術(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, rTMS)作為一種非侵入性治療,可以利用強磁場改變此一大腦腦區的活性,成為強迫症治療的新選擇,rTMS在臨床研究中已證明在一些強迫症患者中具有顯著療效。
rTMS治療強迫症
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於2018年核准使用深層穿顱磁刺激術(Deep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, Deep TMS)中的H7線圈,針對前扣帶迴皮質(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)及背內側前額葉皮質(Dors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)進行高頻磁場刺激,配合強迫症狀的誘發,進一步達到症狀減緩的效果。此外,FDA在2020年也通過了傳統穿顱磁刺激機器的使用許可,採用特殊的雙錐形線圈(Double-Cone Coil)來治療強迫症,針對特定腦區進行刺激。
除了這些方法,八字形線圈(Figure-of-Eight Coil)應用於背外側前額葉皮質(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, DLPFC)、眼眶上緣前額葉皮質(Orbitofrontal Cortex, OFC)或運動輔助區(Supplementary Motor Area, SMA)等腦區的磁場刺激,也被認為對部分強迫症患者有療效。隨著非侵入性神經刺激技術的不斷進步,穿顱磁刺激術在強迫症治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,提供了更多元的治療選擇。
延伸閱讀:我該不該試試rTMS經顱磁刺激治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