憂鬱症失眠怎麼辦?心理醫生教你如何好好睡一覺
2020-08-19
失眠是現代人非常盛行的問題
振芝心身醫學診所 朱家慧 實習心理師
資深藝人羅霈穎在這個月初深夜驚傳過世消息,新聞中提及她長期有失眠的困擾。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9年統計,在台灣每十人就有一人受到慢性失眠症所苦;處方藥物量超過8.8億顆。
「失眠」指在晚上得不到適當的休息,導致影響了白天的工作、生活、人際關係,延伸影響生理上感到疲倦、頭暈、頭痛(漲)、筋骨酸痛、注意力不集中,以及情緒上易怒、心煩等。一般來說,失眠可分為四種情境:1.躺在床上很久遲遲無法入睡;2.入睡之後常常醒過來;3.睡眠時間很短無法再入睡;4.天未亮就醒且多夢,而根據失眠發生時間的長短,可分為僅有幾天的「短暫性失眠」、持續1~4週的「短期失眠」,或是超過一個月的「慢性失眠」。
當遇到重要會議、考試的重大壓力,或興奮、憤怒的情緒波動時,都可能造成短暫性失眠。若發生情緒波動高需要較長恢復時間的衝擊事件,如喪偶、離婚等,或疾病的持續性不適,則可能形成短期失眠。綜合以上情況,持續三十天以上未解決,便會逐漸發展成慢性失眠。失眠的成因有很多,建議可至門診與醫生做詳細的討論。
失眠的症狀可能來自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壓力事件
失眠者可先利用關鍵字查詢「睡眠衛生」以及「放鬆練習」的文章,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達到治本的功效,同時透過門診與醫師會談做鑑別診斷,了解失眠造成的因素是情緒、身體慢性病的共病,或是個人生活習慣不良所造成,並評估是否需要用藥。待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後,可再與醫生討論慢慢降低藥物的使用或是停藥。
睡眠是修復白天耗損能量,讓身體恢復的重要歷程,相關研究發現:睡不好容易有心血管循環或代謝異常的疾病;憂鬱、失智等情緒疾病也多少與睡眠不足有關,因此千萬不可輕忽失眠帶給身體的影響!
延伸閱讀:不用依賴安眠藥,6步驟好眠心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