憂鬱症等身心科相關症狀一定要吃藥嗎?
2019-06-09
rTMS是腦科學時代的憂鬱症非藥物治療
許多朋友看完身心科的共同感想是:「醫師開了藥給我,但我不知道該不該吃?聽說精神科藥物副作用很多,吃了又會產生依賴,該怎麼辦?」
藥物是目前身心症的主流治療,對於思覺失調症及躁鬱症,藥物確實不可或缺。然而,諸如恐慌,焦慮,憂鬱等「精神官能症」,特別是症狀嚴重度在中度以下的患者,藥物治療的效果常不顯著,可考慮採用其他療法。
另一方面,對某些族群來說,開立藥物會有不少顧慮, 包括:
- 懷孕或哺乳的媽咪:大家都擔心藥物會影響寶寶,特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,藥物的影響特別大。餵母奶的媽咪,當然也擔心乳汁中會不會也含有藥物成分。
- 兒童:兒童的腦部還在發育階段,對藥物副作用特別敏感。藥物的臨床試驗多半不包含兒童,療效因而較不明確。此外,兒童或青少年服用抗憂鬱藥物,可能增加自殺風險。
- 長者:長者對藥物的反應通常較差,藥物生效所需時間較久,副作用也較大。由於長者也常服用糖尿病,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用藥,容易導致藥物交互作用,帶來額外的風險。
到底身心症除了藥物之外,有沒有其他選擇呢?讓我們為您簡單介紹一下:
- 運動:運動幾乎對所有的身心症都有幫助,包括改善症狀,以及預防復發。
- 健康食品:必須挑選「經臨床研究」證實有效的營養品。例如富含omega-3的高單位魚油,維他命B,D,鎂,鋅,褪黑激素等。
- 正念課程:焦慮,憂鬱常是面對壓力的結果,正念課程是一種體驗式學習,幫助您活在當下,安定身心,照顧自己。研究證實學員參加八週的正念課程後,血壓降低,壓力賀爾蒙下降,甚至大腦主管情緒與專注力的腦區活性也提升。
- 心理諮商:工作壓力,親密關係,家庭問題,身心創傷,都是誘發身心症的常見議題,帶來的困擾又與每個人的成長經驗與人格特質,產生複雜的交互作用。諮商師可以陪伴您安度危機,處理症狀,了解自己,對生命有更深刻,更豐富的體會。
- 腦刺激治療:包括運用微電流重整腦部迴路的CES顱電刺激治療,以及運用磁波活化大腦的TMS跨顱磁刺激治療。腦刺激治療屬於非侵入性,無創,無痛的療法,由於只作用在腦部,不會有藥物帶來的全身性副作用。由於作用溫和,需要每天治療,1-2週會有初步反應,4-6週可有顯著療效。
隨著醫療持續進步,身心症患者除了藥物之外,治療選擇會越來越多。有困擾的朋友,別再擔心就診就等於吃藥,建議您與醫師充分討論治療選擇,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,重拾身心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