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慮症/恐慌症/自律神經失調

您也受到焦慮及緊張不安的困擾嗎? 是不是也時常伴隨身體上的不適,讓您難以感到平穩呢? 

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焦慮相關的症狀有哪些!

焦慮症的症狀和診斷

    一般成人若有持續六個月以上,有難以控制的過度焦慮,且顯著影響到個人正常的生活 、工作品質、學習時,就可能符合焦慮症診斷。

焦慮在生理、情緒、認知、行為的層面可能出現以下反應:

1.生理:心悸、胸口緊繃、暈眩、口乾、肌肉緊繃、肌肉痛、疲倦、四肢麻、腸胃不適

2.情緒:激動、害怕、擔憂、慌張、不安、罪惡感、生氣、失去控制等

3.認知:無法專注、思考混亂、覺得自己做不來、別人會一直注意我、我可能會暈倒、我可能逃不出這裡、害怕自己失控等

4.行為:避開會引發焦慮反應的對象或情境,例如社交場合、密閉空間

    臨床上醫師會根據引發焦慮的對象或情境,區分出不同的焦慮症,包括分離焦慮症、選擇性緘默症、特定畏懼症、社交焦慮症、恐慌症、特定場所畏懼症、廣泛性焦慮症、物質/藥物引發的焦慮症等

身體症狀障礙症

    有些人焦慮擔心的對象是特定的身體症狀和健康,因為不舒服卻檢查不出原因,就不斷查各種資料,看各科醫師,嘗試各種方法,然而擔心卻讓大腦對身體不適的訊號更加關注和放大,於是形成惡性循環,更加難解,這在臨床上屬於「身體症狀障礙症」,是心理生理交互作用而形成,故治療上除了生理的介入,心理方面的調適也很重要。

焦慮症狀的影響因子

容易過度緊張不只受性格影響,而是綜合各種因素的表現,以下是可能的影響因子:

自律神經的功能

「自律神經系統」包括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,前者負責面對壓力與集中注意力時的緊張反應,後者負責壓力解除時的放鬆及休息反應,兩者就像油門和煞車,共同運作來調節全身各方面的功能。

正常情況下,兩者平衡來穩定身心,我們也能適度提高警覺來應付壓力,同時擁有好多睡眠與休養。

自律神經失調症狀

自律神經失調時,可能有各種身體上不適的症狀,時常在各科別看診後仍檢查不出明確的原因。當下的嚴重程度可能隨著外在或心理壓力而起伏。

常見的症狀如下圖

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的原因:壓力和焦慮

    壓力和情緒是影響自律神經的主要因素。當接收到外在環境或內在感覺的壓力刺激時,若大腦判斷自己受到威脅,例如「可能被老闆罵」或「我好像快死掉了」,交感神經就會反射性地活化,使心跳上升、呼吸加速、肌肉緊張、腸胃蠕動變慢等。


    當大腦判斷問題可解決時,危機感就會解除,自律神經反應就會緩和下來。如果壓力持續太久或是強度太高,會讓大腦更容易注意和放大不適感的訊號,形成惡性循環,持續累積壓力反應,使得自律神經失調,使身心症狀難以消除。 

焦慮症/自律神經失調/睡眠障礙療程

    在振芝診所,門診醫師會先評估您的疾病嚴重度和影響的各項因素,必要時安排睡眠檢測自律神經檢測、生理回饋,了解失調的程度,再來針對造成大腦和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建議合適的治療:

愈早期治療,治療愈全面,可縮短需要復原的時間,身心復原狀況愈好,復發機率愈低。

  • 藥物治療:透過調節神經傳導物質,包括血清素、多巴胺,來調節焦慮。服藥4-6週後症狀可穩定,但停藥會有約50%的機會復發,故建議持續服藥6-12個月,並搭配其他治療改善身心健康,才能有效預防復發。
  • 營養品:EPA和維生素D3,有助於提升心跳變異率和自律神經的保健。
  • 微電流治療CES:透過調節腦波,使大腦可以回到放鬆狀態。
  • 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:透過抑制過度活化的焦慮相關神經網絡來治療。
  • 心理諮商:治療師將協助您探討對自己、環境、對未來的信念,和焦慮症狀之間的關係,形成較有助於適應壓力的信念,練習自我接納和照顧。藥物結合心理治療,能提升復原的效率,並降低復發機率。
  • 正念課程:練習如實觀察當下的身心狀態,減少負面認知的影響,脫離慣性反應的迴圈。
  • 生理回饋治療:會及時偵測脈搏、呼吸速率和深淺、肌肉緊繃程度、皮膚導電度、膚溫等指標,客觀顯示自律神經狀態,治療師將引導您做呼吸調節,學會如何讓自律神經回到平衡。